施捷醒目知色服装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2月,同年9月被学校认定为校级名师工作室,2016年6月被南通市教育局授予“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施捷,女,1976年1月出生,1998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高级讲师,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服装制版技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职教领军人才、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教育局授予“标兵个人”称号,现任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与艺术专业部副主任,先后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组成员、第四届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组成员、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纺织类研究组组员、南通市第三届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施捷醒目知色服装设计工作室主持人、上海赛晖服装有限公司和南通赛晖服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校企合作)、南通赛晖科技新型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校企合作)、服装企业指导和培训教师(校企合作)。工作室成员有本校教师张兵、冒晶、陈静、唐柏森、裘晔、周怡、沈燕、陈潇潇,外聘企业成员姚桂兰女士、外聘教师周茜、张培培,同时还聘请丛开源主任(南通中专)、崔荣荣教授(江南大学)、章瓯雁教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吴敬副教授(南通职大)和沈海生总经理(上海赛晖服饰有限公司)担任工作室特聘导师。工作室成员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有6位青年教师,肯吃苦,善钻研,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服装专业骨干教师。
(一)运行管理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工作室建有三年建设发展规划,紧跟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规划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吻合。依据建设规划,每年工作室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分期建设目标,将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人,年底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作室年度总结。工作室所有教师成员根据工作室发展要求,契合自身成长制定目标明确、合理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每年工作室都会根据分期建设目标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核以及针对性的总结,以促进工作室更加健康有效地发展,多年来建设成效显著。工作室建有明确的工作、考核制度,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经费使用规范合理接受学校监督。同时工作室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成员淘汰和补员的动态调整机制,赏罚分明,有效激励教师成员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项目研究、技术革新及成果推广等工作。
结合学校特色和工作室成员专业特点,工作室运行管理采用“雁阵效应”模式,主要针对教学模式的高效率——整体规划设计的高效运作、教师队伍的高效能——个人边界能力的有效燃烧、培养人才的高效果——团队核心技能的特效磨砺、实施产学研的高效益——校企典范项目的实效植入,促进优秀教师“雁阵团队”的建设实践。同时引入校企合作“引智与引技”互动方式,通过建立“校企统一领导、服装专业带头人与团队教师的协同”的联动管理体制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战略合作组织平台,以校企合作通道共同打造工作室互动机制平台,实现校企合作视域下有效促进工作室设计团队向校企合作实战团队转化,在校企合作运行框架中确保“名师名匠”工作室团队优势运行和持续发展。
工作室建设管理中率先实践的创新做法如下:
1.构建“头雁引领 群雁齐飞”的工作室团队建设新理念。
团队建设借助“雁阵”效应原理(图1),发挥“头雁引领”(专业带头人)与团队教师的协同作用,恰到好处地带领雁群前进。
图1 施捷服装设计工作室“雁阵团队”运营模式架构图
2.践行“校企联动 项目引领”的工作室团队建设新范式。
通过实施校企特色项目实践活动,体现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职业价值,促进校企合作整体性推进、系统性运作、实质性实施,培育学生品牌意识,为其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基本经验,扩大示范引领作用。
3.打造“名师名匠 两翼一体”的工作室团队建设新平台。
从教师到名师、师傅到名匠,教学到品牌研发、企业实践到创业孵化,逐渐实现“名师工作室”、“企业工作站”的功能完善和有效对接,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践集合成为“名师名匠 两翼一体”团队建设的有效整体。
工作室建有专门的工作室专题网站,网站栏目清晰,内容丰富,其中包含有工作室简介、成员介绍、工作室建设动态及成果展示等。另外,工作室还紧跟时代发展,建有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利用网络平台互动,交流专业建设情况,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并及时更新公众号信息,展示工作室建设动态,分享工作室建设成果。
(二)保障机制
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2〕149号)、《关于南通市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通教职社〔2014〕6号)精神,学校制定了《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名师工作室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工作室人员的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为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日常管理由学校教务处扎口管理,负责名师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估,审核和下拨名师工作室的经费等工作,并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为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提供保障。
本工作室是学校2012年~2014年承办全国服装技能大赛的具体组织者之一。工作室设立在学校服装实训大楼五楼,有独立、规范的专用区域空间,工作室有3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150平方米的服装陈列展示区域,同时还设有会议室(研讨区)40平方米,并配有短焦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利于主题沙龙及服装教学研讨会的开展,内部布置极具服装专业特点和艺术文化特色,挂有工作室工作、考核制度、特聘导师及成员介绍。办公设施设备总值超过4万元,藏书有200册,订阅专业期刊8种。此外,学校每年下拨工作室专项经费3万多元。
我校服装专业是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品牌专业、江苏省职业教育骨干特色专业、江苏省职业教育服装专业实训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服装专业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基地、江苏省职业学校服装设计制作技能大赛承办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江苏省职业学校服装设计制作国赛选手集训基地,第四届江苏省职业教育轻纺食品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和全省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纺织、服装类学测研究组组长单位,在校外有若干个相对固定的服装实训实习基地和服装品牌开发设计中心、也有效保证了服装设计工作室工作的开展。
(三)效能发挥
1.专业与课程建设
团队成员针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现状,紧跟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工作室多名成员在服装专业和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张兵老师主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服装学测组)试题库制定工作,参与江苏省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工作,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服装项目化课程。
2.教学改革
工作室参与学校国示范服装专业项目建设,着重负责校企合作培育项目、省级培训项目、毕业设计项目。工作室团队教师一起挑战教育教学新形势,
善用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在
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基础认识——技能训练——项目模拟
图2 施捷服装设计工作室项目教学多维模式坐标轴
——实体孵化”为轴线的项目教学体系(图2),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向过程和产品开展学习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工作室金牌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服装技能大赛工作的研究,2014年以来中职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1枚,银牌2枚、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3枚的好成绩、学校连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和“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业优胜奖”。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一个、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参加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参加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服装、工艺美术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获得说课一等奖1个、技能二等奖1个;工作室成员多次代表学校开设国家级、省市级公开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江苏国际服装节江苏省服装院校设计大赛获奖。
3.教学资源建设
工作室团队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近三年参与省市级课题平均每人1项,积极吸收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及技能大赛的创新成果,编撰校本教材。工作室团队根据项目化教学特点,主编了《服装成衣设计》、《服装款式电脑拓展设计》两本“十三五”职业教育部委级规划教材,同时施捷老师负责《服装设计》课程获评南通市职业学校精品课程,编写的教材、主持参与的省市级课题研究以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推动了工作室建设和经验交流。
4.团队发展
在工作室团队中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均结对指导年轻教师1-2名,签有培养责任书,并颁发指导教师证书。指导教师与年轻教师定期进行听评课及相关教学研讨,帮助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工作室每年要求所有教师成员阅读2-3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写有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工作室师资水平得到提升,成员先后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教练、全国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省五一创新能手、省技术能手、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个人、省优秀培训管理者、市学科带头人、市巾帼标兵、市技能标兵、局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此外,外聘教师也在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作室通过传、帮、带,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成员面向社会承接服装项目设计与制作,近三年,面向兄弟学校、服装企业和社区进行培训共计1082人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92.10%。
5.校企合作
工作室植入校企典范项目,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主要负责学校服装与艺术专业部“校企联动‘未来就业’”、“学生创业门店” 、“十朵金花”和“金巧手雁阵团队”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等校企合作实战项目。合作培养创新人才以“价值创新”为前提,一是体现学生团队的职业价值;二是让学生提升研发价值,以服装客户需求为引领挖潜产品价值,三是树立培育学生品牌价值,扩大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专业特色的规划目标。
成员全程参与校企合作童装品牌研发的实战项目,主持了童装品牌“小乖猴”和“VIV&LUL”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实践工作,承接企业每季春夏与秋冬全系列开发工作。从设计款式图到成衣搭配方案,从电子商务内衣家居系列到线下专卖店童装系列的开发,与企业签订项目技术服务合同,协助公司每年开发款式490余款,设计产品均投入市场销售,2011年至今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外观专利200余项,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80余项,累计实现销售1亿4000余万元。由本工作室成员主持设计的公司品牌 “VIV&LUL”、“小乖猴”先后获得“南通市名牌”、“江苏省名牌”、“2013年中国最具创新童装品牌”等荣誉。同时积极协助公司开发新型薄荷面料、吸湿速干等多种专利面料,2016年实现销售5000多万元,企业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团队成员还深入“企业工作站”工作,协助企业先后开发“外婆包”、“新型荼染面料”等专题项目,2014年企业获得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颁发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称号。校企合作的工作实效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示范辐射
工作室教学团队多年为全省兄弟院校服装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建设模式被江苏省职教轻纺食品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教研活动、南通市职业学校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展示等专题研讨活动中做专题汇报,在职教领域反响突出。同时工作室建设成果还得到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普遍关注,来校考察和学习典型经验的来宾络绎不绝,其中2012~2016年有54批次812人次。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等校参考学习“雁阵团队”模式,工作室团队建设成效已成为各地相关院校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的参照范例。
网站地址http://115.29.185.153:6095/qiantai/index.aspx